第(3/3)页 但在既成事实面前,反对也没多大意义。 于是就有了一系列很奇葩的观点。 同时也打着“理性分析”的旗帜认为叶一锋力挺归化球员是历史性错误。 叶一锋自然不需要跟他下场对线。 赔本的买卖他从来都不干,也不值当浪费时间。 作为国家队队长,在这个问题上,他不否认夹带私心,期望国家队实力更强些能让他在世界杯上有所表现。 但抛开这点儿私心,作为队长,他如果不力挺归化,无论是沉默还是反对,都是在分裂球队。 里皮要用归化,这也是不容他去挑衅的。 董王被叶一锋的粉丝网暴,随后他就开始炫耀自身培养足球小将,仿佛他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做出了莫大贡献。 这一点叶一锋仍然是保留自身看法。 客观地说,中国搞青训的少,国内业界有口皆碑的是徐根宝。 但人家也没拿出来炫耀,愣是把自己位置抬得多么高。 而且一群十岁出头的孩子,国内外打了些友谊赛取得了成绩,是好事,但凭借私人关系请来一堆中国足坛的“名宿”进行表扬和鼓励,过犹不及,仿佛在鼓吹什么。 中国足坛没有出过这么牛逼的孩子吗? 差不多20年前闪耀世青赛那批球员堪称超白金一代。 接近于职业赛场的实力证明,而且还是在世青赛的年龄段,这够牛逼了。 结果呢? 叶一锋也不想去泼冷水,他当年去葡萄牙时,身边也是一批中国球员同龄人中的佼佼者。 现在那些人都已经销声匿迹。 竞技体育的残酷超乎想象。 只不过对方炫耀孩子,叶一锋也真的只能给予祝福。 对待孩子,自然期望给予他们更多的阳光与温暖。 不过在这一点上,叶建华似乎从年初开始就走了另一个极端。 董王是从海选中挑选精英,然后给予全方位的培养与支持,从小培养球员赢球的信心,可以说是用近乎职业化的生产线来打造球员,走的是高精尖线路。 叶建华的草根精英班,却是从球员内在品质上去发掘人才。 有着比同龄人更加坚韧,能吃苦,能够在别人气喘吁吁坚持不下去,他大喊一声再努力一把时,还能咬着牙去坚持的孩子。 然后他挑选了一些“没什么可失去”,但从现在开始努力踢球也许能够“改变命运”的孩子。 同样的配置,却培养孩子的独立性,让他们保持争强好胜的势头。 第一批u14到u16三个梯队的孩子,叶建华已经准备在明年年初将他们送往欧洲。 不同于中国过去一直喜欢送一个团队或小团队到欧洲各地。 叶建华坚持将他们全部打散,每个城市只送去一个孩子! 他们没有任何依赖,也许很快有人会崩溃,会输给自己。 但如果有能站起来的,未来可期。 被淘汰的,叶建华也愿意将其向足球行业其他角色上培养。 从俱乐部角度出发,球员与其他人员的数量比差不多是从1:5到1:15之间不等,俱乐部规模越大,这个比例差距也会越大。 所以,当不了优秀的球员,只要有心,也能向行业其他岗位发展。 这两种不同的线路,叶一锋不认为有黑白之争,殊途同归。 毕竟方式方法有时候对足球来说并不重要。 多少平民窟里出来的巨星,哪有什么外部条件的支持。 硬件基础最强的几个足球传统强国,也没见能源源不断流水线批量生产顶级球员。 借鉴一下足球强国的经验就在回到,硬件基础遭遇人才断档的尴尬时,单纯的就是没有好苗子,而不是培养球员的方式方法出了问题。 所以球员自身才是最核心的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