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哦,来得倒巧,让他进来。” 朱元璋吩咐。 朱标入殿,行礼后,呈上书信:“父皇,顾先生听闻朝廷设宝钞提举司之后,给出了宝钞十策,并悉心绘制了一份宝钞简图,以作蓝本参考之用。” “顾先生?” 费震眯着眼。 太子口中的顾先生,想来就是泉州县男顾正臣吧。 一个句容知县,怎么会参与到宝钞提举司之事中? 朱元璋展开书信,看着里面滑出的一张红颜色的纸张,不由愣了下,拿起来仔细看,凝眸道:“你不要告诉朕,如此小的纸张,便是他设计的宝钞?” 朱标含笑:“父皇,正是。” 朱元璋皱眉。 大明的宝钞,怎么也得凸显出一个大字,怎么能如此小气,这让天下百姓不是看朝廷的笑话,让藩属国使臣知道了,还不得问一句:大明如此缺纸吗? 太小了,至少应该有自己一巴掌宽,两个巴掌长,这样才显得气派! 不过仔细看,顾小子刻画的这宝钞,还真有些精致,这里是华表,代表皇宫威仪,这里是面额,价值一贯,外边有龙文花栏,这里还有印鉴位置,这个空白没有涂颜色的是什么东西,怎么看着是个人头? 该死的顾正臣,这是大明宝钞,你怎么弄个人头上去,谁的脑袋敢放在这里? 哦,我啊。 朱元璋两年展开顾正臣的书信,仔仔细细看了一遍,抬头将目光投向朱标:“他竟然想要将朕的头像印于宝钞之中?” 朱标重重点头:“儿臣想过,顾先生此策极是绝妙!” “绝妙在何处?” 朱元璋严肃地问。 朱标垂手,轻松地说:“父皇,绝妙有三。其一,父皇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,有开国绝世之功。若留头像于宝钞之中,则万民知悉,子孙知悉,百代江山之后世人仍可手持宝钞,念想父皇之功业!” 朱元璋端起茶碗,目光落在那张小巧的纸张之上。 太子说得有道理,若是咱的头像留在宝钞之上,只要后世子孙不乱改,那千百年后,世人都还知道咱的模样! 朱标继续说:“其二,顾先生先是提出对万民当塑造共同身份,以大明子民为自豪。后提出在卫所之中广行信仰之道,凝聚人心。儿臣想,若父皇头像出现于宝钞之上,大明子民也好,卫所军士也好,不都有了一个共同的信仰,那就是父皇!” 朱元璋眉头微抬。 自己是百姓和军士的信仰? 难道说,有朝一日,自己也能成为像释迦牟尼那般人物,天下人瞻仰供奉? 第(2/3)页